近年来,博乐市小营盘镇以红白理事会为抓手,积极探索移风易俗新路径,通过制度规范、需求调研、宣传引导和多元服务,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,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。
一、制度先行,规范红白事操办标准
小营盘镇红白理事会立足实际,制定《红白事操办章程》,明确宴请规模、礼金数额、流程简化等细则,例如限定婚宴桌数、取消高价彩礼、倡导厚养薄葬等,通过村规民约约束村民行为。理事会成员由德高望重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,以身作则,带头执行简办原则,并通过党员联户、网格化管理等方式监督落实,形成“群众自治+制度约束”的双重机制。
二、需求导向,优化便民服务模式
为提升服务精准度,理事会通过入户走访、村民议事会等形式收集需求,解决村民在红白事办理中的实际困难。例如,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资源,提供场地布置、仪式主持等“一站式服务”,并组建“石榴籽”22个志愿服务队协助村民操办事务,既减轻经济负担,又确保仪式庄重节俭。同时,结合“积分超市”等激励机制,鼓励村民主动参与移风易俗活动,兑换生活用品,增强群众积极性。
三、立体宣传,构建文明新风尚
小营盘镇创新“线上+线下”宣传模式。 线上:通过微信群、短视频平台发布双语倡议书,利用“大喇叭”循环播放移风易俗政策,扩大覆盖面;线下:组织“枣红马”志愿服务队入户宣讲,结合秦腔、托布秀尔等民俗演出,将文明理念融入文艺活动,累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,覆盖群众超万人。此外,通过评选“文明家庭”“最美庭院”等典型,树立榜样力量,营造“争优创先”的文明氛围。
四、成效显著,绘就文明新图景
通过红白理事会的持续推动,小营盘镇乡风焕然一新:婚丧嫁娶平均费用下降40%,攀比浪费现象大幅减少,村民满意度达90%以上。全镇22个村队(社区)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,成功创建4个州级文明村,开展“四季村晚”“农牧民运动会”等文化活动200余场,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。文明新风不仅减轻了村民负担,更凝聚了乡村治理合力,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。
未来,小营盘镇将继续深化红白理事会职能,探索“文明积分+乡村治理”新模式,推动移风易俗与产业发展、生态保护深度融合,打造环境美、人文美、风尚美的现代化文明乡镇。
图、文:小营盘镇 贺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