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博乐市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工作内容,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,以整治天价彩礼、厚葬薄养、大操大办、封建迷信为突破口推动移风易俗,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和维护村规民约,文明之风“吹”入人心,乡村文明之花遍地盛开。
一、依托活动阵地,放大“传播效应”
博乐市通过采取“线上+线下”“入户+座谈”的形式,将移风易俗宣讲课堂搬进田间地头、休闲广场。新时代“大篷车”宣讲队深入田间地头、偏远农牧区,用喜闻乐见、通俗易懂的方式,向群众宣讲移风易俗的内容和意义,倡导婚事新办、尊老敬老的文明理念;深入挖掘三次跳入水中勇救落水儿童的张广勤老人、15年不怕苦累收养3名孤儿的“天使妈妈”瓦里、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党员张建铎、农业技术专家戴爱梅、守护村民健康的村医段博水等品德高尚的老党员、老教师、乡贤加入宣讲队伍,做到了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,让各族群众学有标杆、做有榜样;博乐零距离开设“移风易俗”专栏,通过刊发《移风易俗 | 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》《移风易俗 | 用“道德评议会”引领文明“新”风尚》《党员量化“小积分” 激活队伍“大火炉”》等稿件,倡导广大群众抵制恶俗婚闹、反对高额彩礼、拒绝大摆酒席、制止包办婚姻、抵制封建迷信、倡导夫妻和睦,在全市营造全社会抵制高价彩礼、倡导婚事新办的舆论声势。
二、借助文化活动,扩大“蝴蝶效应”
博乐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日活动,围绕“抵制高价彩礼 倡导文明风俗”为主题,开展志愿劝导、普法教育、示范引领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。市司法局围绕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,开展有奖知识竞答活动,掀起了法在身边,学法用法的浪潮,提高了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,营造了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。市妇联结合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,巾帼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群众宣讲移风易俗的意义、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《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》及相关政策法规,强化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,并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例,阐释了高额彩礼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,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、恋爱观、婚姻观,呼吁大家拒绝攀比,自觉抵制高额彩礼,动员广大群众争做文明新风的践行者;最美博乐人??》祭先嗽诖蟀驮闲段拿魉獭贰恫├炙獭?,用接地气的快板形式,向群众宣讲移风易俗的内容和意义,倡导婚事新办、尊老敬老的文明理念;博州第一届十佳道德模范黄婉玉走进巴扎,分享自己的故事,通过弘扬道德新风,让群众在充满爱心、睦邻亲善中彼此感染,在助人为乐、守望相助中相互鼓励,在诚实守信、坚守善道中笃定信念,在勤勉敬业、真诚奉献中升华精神,在孝老爱亲、血脉情深中延续温暖。
三、激发村民自治,推动“内驱效应”
博乐市积极推广运用村规民约、集体婚礼、“积分制”“一约四会”等方式,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并举的奖惩标准,激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。印发《博乐市关于开展高价彩礼,大操大办等城乡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》的通知,引导群众破除红白喜事大操大办、铺张浪费等陈风陋俗,倡树婚事新办、厚养薄葬、节俭养德、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;乌图布拉格镇格尼登新村发动群众讨论修订村规民约,将移风易俗要求纳入其中,并把村规民约改编为便于传唱的“三字经”,让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转观念、破旧俗、立新风;在赛里木湖畔举办集体婚礼,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家乡优美风光和发展变化,把婚礼从宴席请客变为走进自然、推介家乡的文明之旅,推动移风易俗、婚事新办、文明节俭观念渐入人心;达勒特镇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超市、商铺设立积分兑换点,在人居环境整治、移风易俗、乡村治理等方面按基础积分进行量化赋分,以“小礼物”换“大激情”,以“行动”换“荣誉”;青得里镇定吉格村发挥“一约四会”作用,通过组织发动、宣传推动、党员带动、村民行动、奖励驱动的“五动”工作法,倡导移风易俗,村民精神面貌得到空前提高,积极主动参与到庭院整治、环境卫生美化、发展庭院经济等乡村振兴工作中。